特稿
锚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进一步全面深化统计改革
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康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科学擘画和战略部署。统计部门要锚定以统计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统计改革,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切实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统计改革的政治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既有对改革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科学总结,也有在指导各领域改革实践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在统计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为统计改革发展把舵定向、谋篇布局,指引统计工作实现全方位、深层次变革。进一步全面深化统计改革,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自觉把统计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思考定位布局,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改革在推进统计事业发展中增动力、激活力、聚合力的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加坚实的统计力量。
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统计改革的重要要求。统计的生命在于真实。要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扛牢防治统计造假政治责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将数据质量第一原则自觉贯穿各项普查调查之中,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统计造假行为,着力铲除统计造假滋生土壤,不折不扣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治统计造假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到位。要严格执行新修改统计法,强化防治统计造假的制度刚性,将统计法作为维护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有力武器,依法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困难问题,确保统计现代化改革行稳致远。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搞准搞实统计数据作为第一位的职责,加强职业操守教育培训,始终恪守统计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能力,坚决抵制统计造假行为和对统计数据的干预,确保每一笔统计数据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紧紧抓住进一步全面深化统计改革的主攻方向。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新实践、国家治理新要求和人民生活新需要,统筹改进统计制度方法,拓展统计调查范围,建立实施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及时反映我国结构调整、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绿色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情况。要系统重构统计生产方式,以智慧统计建设为主线,以企业电子统计台账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进数据采集、传输、加工、汇总的全方位数字化改造,以统计生产“链式突破”带动统计改革“连锁反应”,全面提升统计工作效能。要完善统计管理体制,着眼于推进统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统计局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的能力,健全国家统计局对地方统计机构业务领导机制,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管理,凝聚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统计工作合力。要把满足人民统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健全人口、就业、收入、消费、价格等领域统计调查,加强共同富裕、公共服务、妇女儿童等统计监测,完善数据发布解读机制,畅通公众数据获取渠道,以更加优质多元的统计服务回应人民关切。要持续完善统计保障机制,强化专业人才要素支撑,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统计基层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健全统计网络、数据、生产、综治、意识形态等各领域安全防护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夯实统计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根基。
有效运用进一步全面深化统计改革的科学方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统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计工作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统计理论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技术手段等创新,不断推动统计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必须注重系统集成,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把握好统计改革各领域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统计改革整体效能产生乘数效应。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旗帜鲜明同一切统计造假行为作斗争,着力破解影响统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通过顽强斗争打开统计事业发展新天地。必须增强改革实效,全面准确领会好进一步全面深化统计改革的各项部署要求,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
(本文节选自康义局长在2025年2月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暨国家统计局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