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列表
2017.08总428期

定价:15元

邮发代号:ISSN 1002-4557

出版时间:2017-08-17

订阅
  • 特稿
  • 目录

        为更好地服务于宏观经济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与国民经济核算新的国际标准相衔接,国家统计局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2002年核算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形成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2016年核算体系)。2017年7月3日,国务院批复2016年核算体系,由国家统计局印发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将以此为蓝本开展国民经济核算工作。


        实施2016年核算体系,对新形势下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2016年核算体系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它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核算原则和方法把描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有机地组织起来,为复杂的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勾画出一幅简明的图像,大大提高了人们了解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能力。二是2016年核算体系是经济统计的基本框架。它对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指标设置提出了统一要求,从而使得这些经济统计在满足国民经济核算要求的同时,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衔接,使整个经济统计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增强其应用功能。当我们把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数据放在国民经济核算这个基本框架下时,就容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实现不同类型经济统计数据之间的相互衔接。三是2016年核算体系是开展国际比较的重要依据。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的经济运行都不可能是封闭的、孤立的,各国为了检验本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都需要与其他经济体进行国际比较。2016年核算体系为我国提供了一套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和规范,提高了国际可比性。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标准的变化而不断变化。2002年核算体系实施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变化,宏观经济管理和社会公众对国民经济核算产生了许多新需求。2009年,联合国等五大国际组织联合颁布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2008年SNA。为了更好地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满足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管理和社会公众的新需求,实现与国民经济核算新的国际标准相衔接,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2008年SNA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在2002年核算体系的基础上,编制形成了2016年核算体系。


        2016年核算体系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方法改革的重要成果。其修订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整了基本框架。2016年核算体系分为基本核算和扩展核算两大部分,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需求,对两大部分核算内容都进行了调整、丰富和完善。二是更新了基本概念和核算范围。针对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和2008年SNA的建议,2016年核算体系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拓展了部分核算范围。三是细化了基本分类。参照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分类标准的发展变化,2016年核算体系调整和细化了一些基本分类。四是修订了基本核算指标。根据2008年SNA,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2016年核算体系修订了一些重要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定义和口径范围。五是改进了基本核算方法。2016年核算体系采用了与国际标准基本一致的核算方法,使得核算结果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我国有关经济活动的成果。


        2016年核算体系体现了我国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导,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原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三大核算改革任务,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以及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新动能核算,均已纳入2016年核算体系。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地推进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统计支撑。

特稿
01  全面实施2016年核算体系 奋力推进核算制度方法改革  /何算

方略
04  论服务业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  /戴旻乐 等
07  给我们一份自信 还数据一个清白  /郭秦川

大数据
10  靠大数据——智能医院愈来愈重要  /谢邦昌
12  政府统计部门应对大数据挑战的几点思考  /高媛媛

热点
15  社会规范与送礼  /黄涛
16  “两个允许”的经济学意义  /蒋瑛
19  我国广义货币M2增长因素分析  /宋傅天
21  解决农村因病致贫问题的精准扶贫建议  /陈曼茜 刘玉玫

科普
24  政府统计国际规范与《政府统计国际规范概览》  /高敏雪
27  辛普森悖论对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启示  /冯姣
29  如何直观理解统计控制  /褚刚

统计人
32  军嫂:数海之中竞风流  /李玉国
34  调查人的小城印象  /张媛媛

农普记录
35  以结果为导向深入实施“三农普”  /舒英龙
37  后“三农普”的思考  /董立志 侍振华 邢波

基层
39  新常态下如何做好基层统计调研工作  /谭召辉
40  大城市近郊区人口发展与管理的思考  /严亚
44  多主题小微企业抽样调查方法、组织方式探析  /王旭明 等
47  为有源头活水来  /徐洁  许威
49  浅谈提高基层统计分析精品率  /丁家将

见解
51  数说基尼系数那些事  /宫春子 许海燕
54  “走出去”我们需要怎样的心态  /雷佳民
56  中国省际人力资本集聚与溢出演变的统计分析  /符建华
59  开展科研档案统计工作的意义及改进建议  /姜瑞博
61  英国服务业生产指数编制经验及启示  /郭晓雷
64  三沙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考  /钱耀军
67  浅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的三个关键点  /刘文彬

随笔
69  父亲的“四字”箴言  /谢婷
71  冰棍永不融化的记忆  /郑兰华

连载
73  田间地头的统计(8)

最新数据
78  点评: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基本平稳  /房汉国 
79  全国主要经济统计指标
80  我国主要进出口商品量值表

推荐图书 更多
  • 中国统计年鉴2025
  •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与写作
  • 统统告诉你
  • 统计热点问题解读(第⼆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