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又到了2012年的12月,在似乎还没有把2012叫顺口的时候,2013又要来临了!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
杂志的编辑工作就像一个走马灯,一个月转一圈,周而复始,有时早点,有时晚点,终不敢停下。甚至不愿意去思考,但思考是必需的。
前些日子在北京798艺术中心,看到一副画,画技了得,西北老汉的脸上沟壑纵横,有如刀切,眼神呆滞的也可谓霜打的茄子一般。平常不大有机会看到这样的人,这样的本人更不会有机会来看画展,我们走进艺术大厅,就这幅画而言,我们欣赏的是苦难。其实,挺不自在的,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蓦地,联想到了一些杂志,一些杂志确实抱有居高临下的态度。
不止如此,还有......
还有利益为上。每天上班都要路过几个报摊,那里的期刊杂志丰富、斑斓,罕有的几本正统杂志往往被罗叠于案几之上,立着的,或搔首弄姿、或媚眼迷离、或袒胸露背,目的就是——吸引眼球,继而掏腰包买下。更有不耻的,有些杂志内容枯槁、版式旧俗,生意却红红火火,招数只有一个:收费。按字数、按缓急,收取版面费,且不管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来说情?没门!
还有虚假和矫情。情感说事本来是励志、扬善、美好的,不知怎地,就变成了挖地三尺,挖出了遍地的要么身患绝症,要么成了唤不醒的植物人,要么到了临终才知道自己并非亲生……有点像韩剧里的离奇剧情,赚足了眼泪,赚足了唏嘘。可话又说回来,难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故事就无情感、无意义可言?
还有撞稿和拼凑。明星撞衫是件尴尬事,撞稿你见过吗?就是同一篇文章在不同的杂志上屡屡出现, 很多,见怪不怪。过去叫“拿来主义”,现在叫“复制粘贴”,前者还羞羞答答,后者则堂而皇之。网络社会,按一下鼠标就成的事儿,确实比到处组稿省事得多,却少了过程的美。
还好,《中国统计》不是这样。我们看不惯这种现象,在我们无力改变别人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守自己。
那么,一本杂志的态度到底应该是什么呢?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确切地说,是转述一个编辑同行讲过的故事:
“曾经,有一本杂志的编辑,他叫辛格。
辛格教授被送到捷克纳粹集中营时,只有29岁。按照犹太难友的分工,辛格负责管理417宿舍1号房间的孩子们,并且办了一份杂志叫《先锋》。他和他的几个成年朋友只有一个信念支撑:我们也许无法活过这场战争,孩子们却有可能。1945年,辛格被枪杀,1号房的92个孩子,有15个侥幸活了下来。总共800页的《先锋》杂志,记录了孩子们特殊的童年。
今天,我们有多少媒体研讨会在召开,有多少卓有见识的论文在宣读。辛格无法出席。其实,他的发言只有两个字:良知。”
是的,良知,这,就是一本杂志的态度。
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办杂志;不管文学、娱乐、抑或专业类型的杂志,概莫如是。
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地办杂志,会有一点烦躁、会有一些懈怠。但无论如何,心,不该麻木。一旦有点麻木,那我们就用什么东西敲打敲打。
用什么呢?
用良知!
年终岁末,以此共勉。
特 稿
01 一本杂志的态度 本刊记者
特别报道
04 师恩难忘 难忘师恩 徐一帆
05 我的老师 心中的佛 谢鸿光
07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曾五一 朱建平
统计方略
08 网络直报环境下有关统计法律责任认定的探讨 朱 华
10 不能没有你 牛家山
11 一套表模式下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改革设想 金 绮
13 谁动了我的“一套表” 徐 宁
我与统计共成长(政府统计60年征文)
15 光阴甲子转 兴旺统计路 朱昌延
17 忘不掉的是统计 继续的还是统计 董学俭
19 一生的追求 无悔的选择 王士平
热点坊
20 居民个人贷款选择偏好什么 课题组
22 数说婚姻 宫春子
24 中国的汽车消费走入误区? 高 峰
25 看排名 引思考 李婧婧
专栏
28 得过且过 俞肖云
统计科普
29 测度和监视通货膨胀的工具 袁东学 杨 明
31 美国大学统计学课程的设计及特点 温 文
统计人
33 把平凡变得不平凡 本刊记者 张玉妹 魏 岗等
36 清风两袖 守土有责 胡 杰
37 我眼中的统计人 杜瑞芳
来自基层
39 我的法制情结 孙书振
41 能源专业在“企业一套表”报送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翟瑞霞
43 换位思考 服务更贴心 直报更给力 焦裕峰
44 民意测评量表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张新沙
46 坚决把企业“一套表”制度hold住 高文良
见 解
47 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十大问题 王天营
50 小块头的大作用 邓卫平
52 解读人均预期寿命 苟晓霞
54 以世界和历史的眼光看统计开放 张来成
56 基于DEA的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探析 陈美华 夏德智等
随笔园
58 也谈和谐统计 青 松
59 三分数影 一份情怀 范 兰
60 与统计调查共发展 张 熠
最新数据
62 经济运行点评:10月份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钟 宏 黄 涛
63 全国主要经济统计指标(2012年10月)
64 我国主要进出口商品量值表(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