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10元
邮发代号:ISSN 1002-4557
出版时间:2012-06-17
订阅
查看大图今年四月的一天,从局里网上得知老陈走了,且丧事从简。他的离去和他的人生一样,厚实平淡却令人怀念。人总免不了生老病死,但老陈的去逝,在令我悲伤的同时,油然而起的是一些过往的回忆。
老陈就是陈常志(他自己平常写为陈常誌),1925年9月生人,祖籍广东。1943年入西南联大,1946年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他出身官僚家庭,父母早年移居香港,有亲属在海外经商。1948年7月清华大学毕业后,他先在石家庄华北财经学院研究室工作,而后到北京政务院财经委员会统计处和国家统计局工作。1956年至1970年间在陕西省统计财经学校任教师。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出身不好,受到过不公正对待,也曾遭到过批判。
1982年7月我分配到中国统计出版社工作,之前老陈已调入中国统计出版社。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我和他及支道隆、延玉珍、翁志坚五位同志挤在一个小办公室里两三年。那时候出版社刚恢复不久,有10来个人,只出版有《统计》(现在的《中国统计》)双月刊,不定期出版小32开本的《统计研究》,还没有书籍的出版。为了统计出版事业的发展,社里成立了书籍编辑部,由老陈负责,让我主要在书籍部工作,并兼顾编辑《统计》社会统计方面的稿件。那时老陈已57岁了。他1991年离休后到香港居住,我1987年调离出版社,这期间我们见过一次面,但他的音容笑貌经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他是我参加工作后第一位直接领导,也是我的师长。他为人谦和厚道、处事端庄严谨、学识渊博厚实,特别是清风明月无欲无求负重潜行的君子之风无形中影响着我。
他走后的这些日子,我不时翻看一些我们编辑和翻译出版的图书,回想一起工作的场景,脑子里总是他生前面带微笑,平易可亲的样子。
老陈是一个淳朴善良,性格平和的人。由于历史的原因,他结婚较晚,我刚工作时他的女儿才两三岁。记得那时候,老陈一家人没有自己的房子,妻子和女儿寄住在岳父家里,有时晚上他就住在办公室里。老陈“老来得女”也是人生幸事,有时他会把女儿带到办公室来,女儿娇小淘气,经常会做出一些令人想不到的恶作剧,给我们这一群面目呆滞的编辑大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欢乐。有一次,我们发现老陈的头发成了“花瓜”,他一脸苦笑,告诉我们是他女儿在他午睡时用剪刀所为,他不急反笑,正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接触过老陈的人,无不称道老陈的公道正派,对上司和下属一视同仁。而对我们这样刚参加工作家在外地的年轻人,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有加。在工作中他总是耐心地辅导,对偶尔出现的差池,他会在两人独处时,有根有据地给你指出来,让人心悦诚服。在刚工作时,遇到这样慈祥的长者,我既幸运又感动。
老陈是一个经历丰富,乐观豁达的人。他出身富裕家庭,但富裕的家境并没有给老陈的前半生带来富足安康的生活,反而令他经受了不少的磨难。据我所知,他最终官拜书籍编辑部主任(处长),职称是编审,所分的房子约90平方米,离休工资约3000元,但从未见到他抱怨过什么,从未向单位提过一丁点儿要求,更没有失去对工作的执著和热情。他人生遭际的坎坷,反使他能达观地临池无常,懂得知足和感恩。他的人生经历好像在说:不要怕吃苦,不要埋怨别人和社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并积极地向前看,以后的日子肯定会更好。
老陈是一个治学严谨,谦虚认真的人。他是解放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担任过大学的教师,英文又好,学问根底深厚,专业素养很高。他审校过很多书稿文章,编辑出版过《公路运输统计》、《水路运输统计》等图书,翻译过《计量经济学入门》等外文书籍。他给我说过,编辑工作有时要考古,要质疑,不要迷信权威。记得20多年前在编辑《统计制图学》这本书稿时,我觉得原稿中关于“黄金矩形”的叙述错了,他让我查阅大量相关资料,重新推导,又与作者认真商榷,改正原稿的错误,使该书高质量出版。在编辑《欧美统计学发展简史》这样一本7万多字的书稿的过程中,为核实有关材料,我们与作者有12封通信。此类例子在编辑《抽样技术》、《应用经济统计学》等译稿的过程中更多。老陈文字功底很好,在为有关书籍撰写前言、出版说明或书评时,经常是边思考、边写作,往往一遍成功。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的文风深入浅出、表达精练幽默、思路清晰通达,让人在平实的叙述中回味无穷。他经常指导我们练笔:下笔前,要缜密思考篇章架构;写作中,要一丝不苟,一气呵成;成文后,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老陈也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他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勤勤恳恳、做学问认认真真的风范始终影响着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母校的校训也许是对他人生最好的诠释。而今,他已远行,望着他的背影,我知道还有些事情要做。
特 稿
01 缅怀陈常志 谢鸿光
统计方略
04 也谈“元数据” 郑京平
05 南京市统计法律事务告知制度的创制与实践 王国钧 杨忠民
08 企业一套表对统计工作组织体系的要求 何 平 石庆焱等
11 QQ里聊出的联网直报思想火花 本刊记者
14 影响“企业一套表”数据质量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 农
15 加大“企业一套表”制度培训力度 陈心田
17 搞好“一套表”工作的构想 牛家山
我与统计共成长(政府统计60年征文)
19 喜看统计信息从封闭走向开放 钟 基
21 我与统计共成长的60年 刘春声
23 统计 因他们而精彩 肖升初
热点坊
25 打车难的背后 江 源
26 从首日免费租车说起 孟 好
27 如何用“微”视角看统计“大”世界 曹 阳
29 从7.5%出发的中国经济增长终级猜想 兰艳丽
专栏
31 华佗的遭遇 俞肖云
统计科普
32 OECD与官方统计国际规范 郝成义 盛 剑
34 初涉科学研究常见的几个统计认识问题 陈江生 王彩绒等
36 统计软件的昨天与今天 洪胜宏
统计人
38 这个团队不简单 蔡启奋
40 在统计宣传蓝天上翱翔的青春之翼 康 岩
42 龙年春来早 李老头收账记 高 超
43 联网直报企业中的种种偶遇 景欣凤
来自基层
44 调查队扁平化管理实践与思考 张 渊
46 感悟农业统计 李 利
47 谈基层 贺绪承
48 统计中级职称考试“四轮复习法” 佚 名
49 基层统计联合执法行之有效 于春涛
见 解
51 GDP环比核算的应用与分析 过劲松
53 关注情感统计数据 游明伦
55 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金融转移支付 高 朋
57 浅议统计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 薛 茹 韩锦生
随笔园
59 民调要善于在关键时刻把脉 王思彤
60 品读一条“批示”…… 梁志方
61 勤奋工作 缤纷生活 曾 艳
最新数据
62 经济运行点评:面对经济运行新变化 稳增长任务更趋艰巨 钟 宏 刘爱华
62 全国主要经济统计指标(2012年4月)
63 我国主要进出口商品量值表(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