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8元
邮发代号:ISSN 1002-4557
出版时间:2011-08-23
订阅
查看大图农民工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包括户籍、教育、就业、社保等在内的二元体制长期作用的结果。破除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使更多的新农民逐步转变为新市民,是大势所趋。出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目前高达1亿人左右,是推动经济增长、统筹城乡发展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不少障碍。
与前些年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无论在政策环境、自身条件还是与城镇的融合度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总的看,积极的因素在增多,融入的环境在改善。
一是政策积极鼓励。从早期农民工盲目、无序流动到现阶段中央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与城镇居民不平等待遇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些地方、领域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可以说,政策暖风频吹,坚冰逐渐融化,新生代农民工生逢其时。
二是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2009年和1999年相比,我国城镇人口增加了1.8亿人,乡村人口减少了1.1亿人,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由34.8%提高到46.6%,十年提高了11.8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随着中小城市户籍制度的放宽、农民工“同城待遇”的改善,城镇化进程仍将迎来一个大的跨越,到“十二五”末期,城镇人口将超过乡村人口,这将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是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要求和条件来看,与上一代相比,其观念新、文化程度较高、融入城市的愿望更加强烈。上一代农民工以挣钱寄回家为主要目的,吃苦耐劳,省吃俭用,不太计较其它方面。而新一代农民工由于其视野较开阔、受教育程度较高,不仅仅满足于追求单一的收入高低,对劳动强度、工作生活环境、发展前景乃至权益保障等诸多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据调查,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中,文化程度为“中专”及以上的比例达到15%左右,远高于上一代3%左右的水平。这些都为新生代农民工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适应城市生活方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更应看到,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障碍,如低收入与高生活成本,户籍、心理、素质等的障碍,在社会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可以说,坚冰虽有所融化但仍然很坚固,从目前情况看,最主要的难点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户籍制度的隔阂。户籍制度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子女教育制度等都依附其上,不打破户籍壁垒,解决身份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就难以变成名正言顺、堂堂正正的城里人。
二是社会保障的缺失。新生代农民工总体上文化程度、劳动技能和收入水平都相对较低,从事的工作又主要集中在建筑、制造、采掘等安全性、稳定性都较差的行业,签约率低,特别是工伤险、医疗险、失业险等的普遍缺失,不仅其现阶段在城市的立足、生存困难重重,而且对其老了要想在城镇长期定居也形成很大的制约。
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易、融入城市难的问题,使相当比例的农民工不仅能够进得来,而且要留得住、过得好,既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统一各方面思想、凝聚多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的复杂系统工程。
当前,首要的还是政策的导向要更加积极、明确,实施办法要更加具体、可行,应下大力气坚决打破不合理的传统二元体制,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纳入城乡一体化的整体规划之中,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与城镇化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应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切实减轻其后顾之忧。保障覆盖内容要不断健全,保障方式要适应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实现异地可转移接续。此外,还应在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保护好其合法权益、提高对其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营造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较好较快融入城市的良好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彻底改变其在城市被排斥、歧视和被边缘化的状况,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其从农民到市民的惊险一跃。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农村司)
特 稿
01 创造条件 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 万东华
统计方略
04 加快空间信息技术应用 全面提高统计现代化水平 马建堂
07 关于实施企业一套表的几点思考 汲凤翔 徐荣华
10 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 胡 帆
热点坊
14 2010年统计公报大家谈
17 三种民意调查访问方式比较 于家琦
19 日本核危机对我国核能发展的启示 王来保
专 栏
21 统计学发现和发明中的“误称” 邱 东
22 道德的均值与区间 俞肖云
统计人
23 细雨纷纷飘齐鲁 断鸿声里悼赤子 李坤道
26 普查中的感动 刘玉春 王桂福
27 西北统计局简史 国家统计局资料中心
来自基层
29 县域统计改革的一缕春风 张鲁洋
31 核实数据有“偏方” 牛家山
32 来自基层的声音 陈芝旺
34 低收入群体消费价格指数编制探析 王 渭
36 坚定不移地抓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陈睦勇
38 统计改革的方向“三个提高”的路径 王洪江
生活中的统计学
40 实践中的假设检验 郭洪伟
42 羊 和 车——一个有趣的概率问题 祝国强
43 遇到平均数与大多数 段学有
统计科普
44 事涉发展可持续性的资源环境统计 高敏雪 穆旖旎
46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谢 安
见解
48 美国人口普查的政治透视 魏博通
51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谈在职培训的重要性 李宝慧
53 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关晓静
55 从“富士康”现象 谈企业员工关系管理 侯丽媛
57 总量扩张 结构提升 李立红
随笔园
59 多样性的尴尬 魏瑾瑞
61 浅谈统计建模大赛 范 超
最新数据
62 经济运行点评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 钟 宏 黄 涛
63 全国主要经济统计指标(2011年3月)
64 我国主要进出口商品量值表(2011年3月)
广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