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列表
2011.02总350期

定价:8元

邮发代号:ISSN 1002-4557

出版时间:2011-08-18

订阅
  • 特稿
  • 目录

       近两年,国家统计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个提高”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规范统一,坚持公开透明,统计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尤其是去年,以举办首个“中国统计开放日”和“世界统计日”为主线,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向社会敞开了中国统计的大门,不仅向国内外展示了新中国统计发展的成就和政府统计公开透明的勇气和决心,也使人们认识到推动统计公开透明是今后一个时期统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公开透明是统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公开透明是现代统计的客观要求。我国统计制度正处在由传统统计向现代统计转换的过程之中。现代统计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党政领导和决策部门,还包括机构、法人和社会公众;服务的方向转向市场经济;服务的功能不仅包括提供统计信息,还包括统计咨询和统计监督。特别是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发展的时代,客观上推动着我国统计部门改变以往单一为政府服务的做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透明的方式为全社会服务,满足人们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对统计开放透明的要求,也亟需我们建立符合国际通行准则的现代统计体系,而公开透明就是其重要一方面。

 

       推动统计公开透明是贯彻落实“三个提高”的重要途径。“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是中国统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实现“三个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推动统计的公开透明。只有完善、经得起推敲的统计方法制度才可能公之于众,只有规范、合理的统计生产过程才能取信于民,这就要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建立起适应新形势的统计方法制度,制定严密的统计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有了更加科学的方法制度和严格的过程管理,统计数据质量就有了相应保障。向社会公众及时公布统计资料,及时公布统计调查制度和重大统计改革事项,展示统计数据的生产过程,将使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统计,增加对统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强他们对政府统计的信心,为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发挥积极作用。

 

       推动统计公开透明是创造良好统计环境的重要举措。目前,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极其关注,因此要通过推动统计公开透明,在社会公众和统计部门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逐渐形成社会对统计发展的共识,为统计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当社会公众对统计的科学性、专业性有了认知,对统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有了理解后,既会更加支持和配合统计工作,也会增强自身参与统计的意识,进而积极为统计献言献策,推动统计的改革发展。

       强化新闻宣传,坚定不移地推动统计公开透明


       树立用户第一的服务理念。统计数据有无价值、统计信息能否满足社会需要、统计公信力是高还是低,最终用户说了算,所以新闻宣传工作首先要树立用户第一的理念。不同的目标用户群体,对统计的需求是不同的,为此,要根据政府、企业、个人等不同用户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别化的服务战略,创新服务产品,改进服务方式。

 

       加大方法制度改革,逐步公开数据生产过程。统计方法制度不透明,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的质疑就不能从源头上根除。要使统计方法制度能够公开,就首先要对它们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更加科学的方法制度。在此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动数据生产过程的公开,就能使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科学性产生认同感。

 

       加大统计科普力度。由于统计学本身复杂的特征,人们对统计工作流程及其数据背后的意义并非就能正确理解。此时就要以生动、活泼、直观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推广统计知识,通过多种形式普及统计知识。

 

       规范统计信息发布。人们对统计的关注主要反映在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在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完整性、公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为此,要制定好数据发布的时间表,并提前公之于众,不得随便调整。要尽可能缩短数据生产到数据发布的时间,这是数据获得公平性的内在要求。要进一步规范发布的内容,在发布数据的同时,公开数据调查方法、质量说明等,以帮助用户正确理解和使用数据。

 

       积极引导,主动公关。传播统计知识离不开媒介,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统计除了利用传统媒体外,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做到“事前有策划、事中有跟踪、事后有反馈”。

 

       总之,公开透明是必然选择和趋势,也是一个过程。要坚决贯彻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三个提高”的要求,加大改革创新、规范统一和公开透明力度,通过新闻宣传推进公开透明,进而推动统计科学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综合司)

特  稿
01 以“三个提高”为指导 推动统计公开透明                盛来运

统计方略
04 紧紧围绕提高统计能力数据质量和公信力                          马建堂
全面开创统计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
07 求真务实 积极探索 开创服务业统计工作新局面                        李  强
11 科学认识和开展抽样调查                                   石爱民  贾晓敏

六普进行时
14 普查日记五篇                                              江孟英                                  
16 “六普”普查员的酸甜苦辣                             施克志  张芳兄
18 “六普”入户难问题研究                                      胡小友

热点坊
21 经济复苏艰难曲折 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释经组                                  
23 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钟  宏

专 栏
26 统计学与战争                                      邱  东
27 高成本社会之一 : 留下买路钱                        俞肖云

统计人
28 与统计结缘                                           李美莲                              
                                                                                  
29 恰是辞旧迎新时 抒怀平凡统计人                     李美芳
31  为了数据的准确                                     陈善友

来自基层
33 搞好统计分析与写好分析报告                       刘俊生                   
37 浅谈统计公关危机与处理                           何  婧
40 持之以恒抓基础  确保源头数据真                    张兴华
41 加快建设服务型的人口普查网站                        倪建春

统计科普
43 复杂的金融,复杂的金融统计                      高敏雪  谢  俊
45 欧盟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住房空置率统计方法       《国外住房空置率统计方法》课题组
47 功能强、重服务的美国普查局官方网站               史  毅

见解
49 从人口普查看高职统计实践教学改革                  金惠红  陈许红   
52 浅析统计渠道对数据质量的影响                     宋维玲  王晓惠等
54 以科学发展统领统计工作                                   谢春敏
55 海洋经济核算宗旨与原则刍议                               乔  翔

随笔园
57 数据挖掘与隐私                        魏瑾瑞 谢邦昌等
                                            
59 “统计数据与大家的感受不一致”考               王  利

最新数据
61 经济运行点评 :2011年我国物价水平有望保持基本稳定     钟  宏  黄  涛
62 全国主要经济统计指标(2010年12月)
63 我国主要进出口商品量值表(2010年12月)
广告信息

推荐图书 更多
  • 中国统计年鉴2025
  •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与写作
  • 统统告诉你
  • 统计热点问题解读(第⼆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