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发展报告 |  统计年鉴 |  年鉴 |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特稿列表-> 2024.03总507期
2024.03: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 着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
0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

着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

 

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盛来运

 

2023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到全国两会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新质生产力发表重要论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统计部门要及时跟进学习,增强对新质生产力的统计监测、分析解读,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统计工作各个方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统计保障。

 

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也是贯穿整个历史唯物主义大厦的根基。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前进的最主要动力,既涵盖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实体性要素,也包括了科学技术、教育和管理等非实体性要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实现了巨大提升,作为其构成要素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必然也有新的发展和内涵。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生产要素由传统转向先进,劳动对象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创新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理论,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同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凝聚了我们党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两者具有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一致性。

 

首先,新质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的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而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通过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能转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新质生产力还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畅通供需有效匹配良性循环,这些都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同时,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力量和关键路径,同时高质量发展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从核心要素看,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培育壮大新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高度重视数据要素的作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从发展底色看,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从生产关系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

 

新质生产力为统计现代化改革指明了方向。统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部署要求,加快统计现代化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统计信息支撑。一是深化新质生产力相关统计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完善反映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的统计调查监测,加快完善科技创新领域统计,加强数字经济统计监测核算,及时统计监测未来产业发展情况,积极推进能耗核算改革,着力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二是强化新动能新优势研判分析解读。与时俱进拓展统计监测分析视角,持续完善分析体系和框架,加强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的分析研究。持续丰富数据发布内容,提升解读深度,更加全面反映高质量发展进程。三是积极推进智慧统计建设。加强统计生产力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统计数据采集、清洗、审核、汇总、分析、发布、展示、推送全链条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助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持续加强大数据在统计调查领域的应用,提升统计工作效能和数据质量。四是加强教育培训。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加强统计干部教育培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统计干部政治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实践水平,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数通电子|统计科普|诚招人才|经销商信息|联系我们|版权声明 |
版权所有:中国统计出版社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3047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794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7号
电话:010-63376840    传真:010-63376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