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笃行实干
持续夯实筑牢统计现代化改革根基
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蔺 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事关统计源头数据质量,事关统计现代化改革。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统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新征程上,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持续推动国家统计局《意见》落实落地,努力推动全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统计部门持之以恒打基础,坚持不懈抓基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意见》,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一是党委政府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各地不断提高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政府出台文件,财政加大投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基层统计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基层统计组织体系持续健全。县级政府统计机构全部建立,各地多措并举积极加强乡镇(街道)和村(居)统计建设,不断完善基层统计调查网络体系管理模式,乡镇(街道)和村(居)统计“阵地”更加巩固,基层统计网络体系逐步完善。三是基层统计人员力量不断增强。各地积极探索基层统计用工新模式,努力突破人员编制不足的瓶颈制约,缓解基层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四是企业电子统计台账取得积极进展。各省级统计局认真落实《国家统计局关于全面推进企业电子统计台账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承担起本地区企业电子统计台账建设的主体责任,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开发软件系统,组织开展试点,企业电子统计台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清醒认识当前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存在的短板弱项。对照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统计现代化改革重点任务和防治统计造假专项治理等工作要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亟待加强。主要表现在:基层统计人员力量和任务不匹配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基层统计队伍在人员数量、自身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业务工作不规范,基层统计工作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工作保障不充分,基层统计经费仍存在结构性短缺。建设水平不均衡,各地差异较大。一些地区对统计基层基础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不足,统计基层基础不实不牢,严重影响源头数据质量。
持续推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新征程上,持续推动国家统计局《意见》落实落地,要做到“五个明显”:一是基层依法统计意识明显增强;二是基层统计调查能力明显提高;三是基层业务规范化程度明显提升;四是基层物质保障工作明显改善;五是基层信息支撑力度明显加大,不断开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新局面。
要持续加强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建设,聚焦难点、卡点、堵点问题,着力解决基层统计力量不足、队伍不稳定的问题,确保基层统计“有人干”“愿意干”“能干好”。要不断提升基层统计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让制度真正成为保障源头数据质量的“硬约束”。要注重加强开发区(产业园区)统计工作,切实解决园区统计工作普遍薄弱的问题。要着力加强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充分抓住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契机,主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更多支持。要改进未设国家调查队的县(市、区)国家调查工作模式,完善责任体系,不断提高地方各级对国家调查工作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要加快推进企业电子统计台账建设,各省级统计局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动工作,确保建设目标如期实现。要努力提升基层统计工作保障水平,积极争取经费支持,进一步加大统计资源向基层倾斜的力度,做好基层统计人员的劳动报酬保障工作,确保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经费足额按时到位,努力提高现代科技对基层统计工作的支撑力度,优化完善乡镇(街道)统计网络建设,加强基层统计信息安全管理,确保统计网络稳定畅通,确保统计数据安全。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做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踔厉奋发、真抓实干,不断夯实统计基层基础,持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统计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系蔺涛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经验交流暨推进会上的讲话摘要)